正所謂:「年紀大,機器壞。」人到了三十歲後,血管斑塊變大的速度會越來越快,再加上現代人工作壓力大,飲食習慣高糖高脂,運動量又越來越少,很容易會令壞膽固醇積聚在血管內,堵塞血管,嚴重起來甚至會造成動脈阻塞。
換句話說,不少人的血管在年過三十後都會有老化跡象。血管內壁的膽固醇、三酸甘油和高密度蛋白質越積越多,形成如同黃色小米粥一樣的板塊,逐漸導致血管阻,無法維持正常血流。長此以往,血管內壁的彈力就會不斷下降,造成血液流動受阻,最終會引致重要器官缺血,出現各種心、腦血管疾病。
一般情況來說,人體血管會隨著年紀遞增而老化損耗,這是一個緩慢而漸進的過程。按醫學界普遍的說法,血管阻塞比率低於 70% 時 ,人體是不會出現任何症狀。因此,為了確保血管健康,年過三十人士除了要定期測量血壓,還要每隔一年做一次身體檢查,抽血檢查總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的數值。如有需要,心血管病高危人士可進行電腦斷層掃瞄等影像醫學檢測。雖然現時主動脈瘤治療手術能解決動脈阻塞的問題,但一旦到了做手術的地步,血管損壞的情況肯定已經十分嚴重。在血管堵塞初期,一般人很難察覺到自己的血管出現異常現象,所以始終都要及早做檢查,密切監察血管的變化和健康狀況。